1.定义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 SCS)是智能大厦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相当于智能大厦的神经系统。它负责把大厦内的所有话音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影视设备,以及传统的建筑设备联系起来,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布线系统之中。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简称3A)就是以SCS提供的信息通道为物质基础而构造出来的。SCS的代表产品是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PDS),简称综合布线系统(PDS)。PDS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朴结构,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物的布线。
2.特点
1)实用性:能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灵活性: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监视器等;
3)开放性: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如总线形、星形、环型等;
4)模块化: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接入;
6)经济性: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维护费用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少。
3.布线系统的构成
按照一般划分,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支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和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1)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提供外部建筑物与大楼内布线的连接点。EIA/TIA569标准规定了网络接口的物理规格,实现建筑群之间的连接。
2)设备子系统
EIA/TIA569标准规定了设备间的设备布线。它是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所有楼层的资料都由电缆或光纤电缆传送至此。通常,此系统安装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程控机系统的主机房内。
3)垂直主干子系统
它连接通讯室、设备间和入口设备,包括主干电缆、中间交换和主交接、机械终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换的接插线或插头。主干布线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接地应符合EIA/TIA607规定的要求。
4)管理子系统
此部分放置电信布线系统设备,包括水平和主干布线系统的机械终端和1或交换。
5)水平支干线子系统
连接管理子系统至工作区,包括水平布线、信息插座、电缆终端及交换。指定的拓扑结构为星形拓扑。
水平布线可选择的介质有三种(100欧姆UTP电缆、150欧姆STP电缆及62.5/125微米光缆),最远的延伸距离为90米,除了90米水平电缆外,工作区与管理子系统的接插线和跨接线电缆的总长可达10米。
6)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由信息插座延伸至站设备。工作区布线要求相对简单,这样就容易移动、添加和变更设备。
4.介质及连接硬件的性能规格
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通信插座、插座板、线槽和管道等。
1)介质
主要有双绞线和光纤,在我国主要采用无屏蔽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的方法。光纤主要用于高质量信息传输及主干连接,按信号传送方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线径为62.5/125微米。在水平连接上主要使用多模光纤,在垂直主干上主要使用单模光纤。现在,使用100欧姆无屏蔽双绞线已成为一种共识,它分为3类、4类和5类三种。
2)接头及插座
在每个工作区至少应有两个信息插座,一个用于语音,一个用于数据。插座的管脚组合为
:1&2、3&6、4&5、7&8。
3)屏蔽占非屏蔽系统的选择
我国基本上采用北美的结构化布线策略,即使用无屏蔽双绞线十光纤的混合布线方式。
(1)屏蔽的含义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抗干扰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即系统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和系统本身向外插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者,欧洲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范。实现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连接硬件外层包上金属屏蔽,层以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现已有STP及SCTP两种不同结构的屏蔽线供选择。
(2)屏蔽系统的缺陷
A.接地问题?
屏蔽系统的屏蔽层应该接地。在频率低于1MHz时,一点接地即可。当频率高于1MHz时,EMC认为最好在多个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长十分之一的长度处接地,且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如果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大、拦地电位不均衡等),会产生电势差,这样,将构成保证屏蔽系统性能的最大障碍和隐患。
B.系统整体性
屏蔽电缆不能决定系统的整体EMC性能。屏蔽系统的整体性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元器伯。如跳接面板、连接器信息口、设备等。因此,若屏蔽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袭缝,则构成子屏蔽系统中最危险的环节。
C.屏幕子流的抗干扰性能
屏蔽系统的屏蔽层并不能低御频率较低的噪声,在低频时,屏蔽系统的噪音至少与非屏蔽系统一样。而且,由于屏蔽式8芯模块插头无统一标准,无现场测试屏蔽有效程序的方法等原因,人们一般不采用屏蔽双绞线。
|